足底压力板在康复训练中心的应用案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核心功能与评估流程
静态评估
通过5-10秒的赤足站立测试,分析左右脚压力对称性、重心分布及足部形态异常(如扁平足、弓形足、内外翻等)。系统可量化压力峰值与均值,识别受力集中区域,为矫形鞋垫设计或康复方案提供依据。
动态评估
采集行走过程中足印长度、COP轨迹偏移、足弓负荷分布等数据,诊断步态异常(如跖骨痛、马蹄足)及身体稳定性问题。例如,动态COP轨迹的平滑度可反映步态稳定性,偏移提示潜在平衡障碍。
平衡测试
通过睁/闭眼单腿站立测试,分析重心轨迹、摆动椭圆面积等指标,评估前庭功能及本体控制能力,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防跌倒筛查。
二、典型应用案例
扁平足矫正
青少年患者通过足底压力分析发现足弓低平、步态过度旋前,定制3D矫形鞋垫后改善下肢力线,缓解副舟骨疼痛。
脑卒中康复
偏瘫患者利用动态步态分析调整训练方案,优化重心转移与步态对称性,提升步行能力。
运动员功能评估
结合静态与动态数据,优化运动姿势并预防损伤,如跟腱炎的早期预警。
三、技术优势
量化分析:以色彩图谱直观呈现压力分布,辅助精准诊断。
多场景适配:支持站立、行走、平衡等多种运动模式评估。
个性化干预:数据直接指导矫形器具制作(如鞋垫)及康复训练计划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