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市精易迅科技有限公司

十年以上三维数字化技术自主研制商

中 文English

电话:0755-86131192

电 话:0755-86131192  86180201
服务热线:086-13570808306(邹先生)
传 真:0755-86180213
邮 箱:info@3doe.com
网 址:www.3doe.com
地 址:深圳市龙华区民治大道民治商会大厦六楼

当前位置: 首页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行业动态

足底压力分布系统在骨科门诊实际操作中的案例

时间:2025-09-08 14:20:28来源:深圳市精易迅科技有限公司浏览次数:4

足底压力分布系统在骨科门诊实际操作中的案例

随着精准医疗与功能评估理念的深入,足底压力分布系统已逐渐从科研实验室走入临床骨科门诊,成为医生评估下肢生物力学异常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辅助工具。

其客观、可视化的数据支持,显著提升了骨科疾病诊断的科学性与康复干预的精准度。以下通过两个典型门诊案例,展示该系统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。

足底压力分布系统

案例一:中年男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步态评估与干预

患者张某,52岁,因“右膝反复疼痛2年,行走困难”就诊于骨科门诊。

影像学检查显示右膝内侧关节间隙轻度狭窄,诊断为退行性膝关节炎。传统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止痛与减少负重,但效果有限。

接诊医生怀疑其症状与下肢力线异常有关,遂引入足底压力分布系统进行步态分析。

患者赤足通过压力测力台,系统实时采集其双足在行走过程中的压力分布、重心转移路径及足部旋前/旋后角度。

结果显示:右足足弓明显塌陷,足底内侧压力显著高于左侧,峰值压力集中于第一跖骨区域;步态周期中,右足出现过度旋前,导致胫骨内旋加剧,进而使膝关节内侧承受额外压力。这一数据直观揭示了“扁平足→步态异常→膝内侧负荷增加→骨关节炎加重”的力学链条。

基于此分析,医生为患者制定了综合干预方案:开具定制矫正鞋垫,重点支撑内侧纵弓,纠正足部旋前;

同时配合股四头肌强化训练与步态再教育。3个月后复诊,患者自述膝痛明显缓解,复查足底压力图显示双足压力分布趋于对称,膝关节负荷显著降低。

该案例充分体现了足底压力系统在揭示“隐性病因”、指导非手术治疗中的关键作用。

案例二:青少年扁平足合并运动损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

14岁学生李某,因“跑步后足底疼痛、易疲劳”前来就诊。家长担忧其影响体育中考。体格检查发现双侧足弓低平,但无明显畸形。

为明确功能影响程度,医生安排足底压力测试。

站立位检测显示,双足足底接触面积增大,内侧纵弓区域压力几乎为零,足跟外翻角度超标,重心明显向内侧偏移。

动态步态分析进一步发现,其蹬离期第一跖趾关节受力过大,提示存在“功能性拇外翻”倾向。结合临床判断,诊断为“对称性柔性扁平足伴步态代偿”。

医生未急于手术,而是建议佩戴半定制矫正鞋垫,并制定为期8周的足底肌肉强化训练计划(如抓毛巾练习、平衡垫训练)。

一个月后复查,压力图显示足弓支撑区压力回升,重心偏移改善,患者自述跑步时足底疼痛消失,耐力提升。医生据此判断其尚处于可逆阶段,通过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继发性踝、膝关节损伤。

上述案例表明,足底压力分布系统在骨科门诊中不仅可用于慢性疼痛的溯源分析,还能实现青少年足部发育异常的早期识别与干预。

其优势在于将主观症状与客观数据结合,避免“只见症状、不见机制”的诊疗误区。尤其在扁平足、足底筋膜炎、拇外翻、运动损伤及术后康复评估中,该系统为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。

未来,随着设备便携化与智能化发展,足底压力分析有望成为骨科门诊的常规筛查项目,推动骨科诊疗从“结构导向”向“功能导向”转型,真正实现精准化、个性化的康复管理。




© 2015-2018 精易迅版权所有  粤ICP备12037206号   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997号  新站链接 |  深圳市精易迅科技有限公司